咨询热线:

13980059902
当前位置:首页 / 律所新闻 / 新闻详情

“余华英拐卖妇女儿童案“事件解读

2024-12-20 来源:胡云律师事务所 浏览量:1114

“余华英拐卖妇女儿童案“事件解读

一、案情简介

余华英从1993年起,因卖亲生子尝到赚钱甜头,长期在贵州重庆等地流窜,拐带多名儿童到河北邯郸等地出卖。            

2000年,余华英因涉嫌拐卖儿童被抓,被邯郸市公安局刑事拘留两个月后释放。2004年,在云南再次作案时被抓。余华英和丈夫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并以假身份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服刑期间,余华英获减刑三年。

出狱后,余华英一直无事,直至曾被其拐卖的杨妞花找到亲生姐姐后向警方报案。据法院审理查明,余华英被控拐卖的儿童人数从最初的11人增至17人,涉及12个家庭,其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2023年7月14日,贵阳市中级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余华英涉嫌拐卖儿童一案。检方建议判人贩子余华英死刑。

2024年10月25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回重审的被告人余华英犯拐卖儿童罪一案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余华英犯拐卖儿童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11月,余华英提起上诉

2024年12月19日,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在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重审二审开庭。法院当庭宣判,驳回余华英上诉,维持一审死刑判决。

 

二、核心解读

这里有三个法律问题:

(一)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条的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刑罚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儿童是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

(二)余华英死刑判决的法律理由

罪行严重性:余华英拐卖儿童的行为造成了12个家庭的骨肉分离,对被害儿童及其家庭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其罪行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性极大。

犯罪情节恶劣:余华英的犯罪行为预谋性强,手段狡猾,涉及的儿童人数众多,其行为的持续性和广泛性表明了其犯罪情节的特别恶劣。

社会危害性极大:余华英的行为不仅对个体家庭造成了深重的伤害,也对社会的安全感和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了必须予以最严厉惩罚的程度。

无从轻或减轻情节: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余华英未表现出真诚的悔罪态度,也未有立功表现,法院未发现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

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九条,死刑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余华英的行为符合该法律规定的死刑适用条件。

综上所述,余华英拐卖儿童案的死刑判决是基于其罪行的严重性、犯罪情节的恶劣性、社会危害性的大小以及法律规定的综合考量结果。

(三)死刑判决下达后多久执行

①高级法官裁定维持死立执的,会在作出裁定后十日内报请最高法核准。

②最高法经复核,若认为原判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诉讼程序合法的,应当裁定核准。

③裁定核准后由最高法院长签发执行死刑命令,该案第一审人民法院接到命令后七日内执行死刑。

由于法律并无明文规定最高法核准的期限,因此针对高级人民法院裁定维持死立执的案件,会因最高法核准所用的时间不同,无法确定一个明确的期限。但可以明确的是,一旦最高法签发了执行死刑命令,七日内就会执行死刑。

 

三、社会影响:

余华英案件的判决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反映出社会对于拐卖儿童犯罪的深恶痛绝和对法律公正的期待。公众的态度和舆论倾向表明,社会对于保护儿童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强烈的共识。

法律不仅是惩恶扬善的工具,还可以利用其促使社会进步。余华英案件的判决结果对潜在的犯罪分子起到了震慑作用,同时也推动了社会对儿童保护机制的反思和完善。

 

地理位置
首页
电话咨询
在线联系
成都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