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980059902成都律师浅议:倒下去的良心,怎么靠法治扶起来?
近日,北京日报以“倒下去的良心要靠法治扶起来”为标题发表了关于河南一少年扶起老人被讹事件的文章。此类事件近年来依旧从出不穷,北京日报也提出了警察等执法人员不应该仅仅将“协商解决“的四个字抛给双方当事人,其认为警察应该严格执法,通过惩恶扬善,来巩固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气氛。
笔者【成都律师】认为,北京日报虽然只用了短短一句话去描述警察的作为,却道出了“扶人被讹”现象不断发生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执法或者司法单位并没有完全依靠法治去解决问题。身为一名律师,一名秉持公平正义的法律工作者,借助本文简单的展开一下说明。
一、法律应当用来匡扶正义,而非用来和稀泥。
老人为什么要去讹扶他起来的好心人,就不再占用篇幅。类似的事件,引出了一个比较值得玩味的现象即“谁弱谁有理”,“谁先告谁有理”。只要有当事人通过报案或者诉讼解决问题,部分司法人员就会先入为主的认为“告状人”的权利被侵犯。即便在查清楚事实的情况下,仍然愿意尝试为了平复“告状人”的心情而选择让双方协商解决。殊不知,如此做法,不仅仅放纵了“讹人者”无理之企图心,还让真正的好人心寒,更会让人去怀疑法律的公平正义,甚至会让这个社会的正确价值变得扭曲。
因此,在良心倒下去的时候,法律必须铁面无私的去匡扶。在运用法律匡扶正义之时,不仅仅要分清双方的责任问题,更要给双方一个大是大非的交代,进而给这个社会一个大是大非的交代。
二、法律人应该做一个严谨严肃的使者,而非息事宁人的润滑剂。
不论古今中外,但有冤情或者道德调解不了的纠纷,人们都会想到去政权机关鸣冤,因为他们相信法律的权威会帮助他们理清责任是非。而不论多好的法律,都需要有人去运用,这些人就是法律人。法律人在运用法律的时候,必然要严格的秉持公平正义,不能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与基层群众接触最多的法律人就是人民警察、法官和律师。虽然不同的法律人在扮演者不同的角色,但是衡量法律人是否合格的标准是相同的,就是在法治社会的建设中不断的坚持法律的权威,展现法律的严谨和公平,将法治意识谱写进每一个人的心中,努力做到每一个司法案件都能让人们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应该是每一个法律人内心的追求,也应该是其行事的标准。
类似“扶人被讹”现象虽然存在,但是比从前减少了很多。在交通事故领域体现的就很明显,现在大多数交通警察都能够做到严格依照法律解决纠纷,不仅仅保护了守法公民的权利,更赢得了社会大众的赞美与认同,因为绝大多数人心中的公平正义之尺度是相同的,作为法律人的使命就是去保护他们心中的正义。如此,个别倒下去的良心将不会那么面目可憎。
四川胡云律师事务所 成都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