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980059902
当前位置:首页 / 律所新闻 / 新闻详情

成都刑事律师浅谈—人间悲剧:江西南昌14岁少年杀害爷爷案

2021-01-23 来源:胡云律师事务所 浏览量:370

他还是个孩子………

                              人间悲剧:14岁少年杀害爷爷


  2021年1月15日在江西南昌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一名14岁少年因为爷爷拒绝让他玩游戏而将爷爷残忍的杀害。这件事经过媒体的曝光,引起很大的反响,诸多网友都发出了“为什么”的疑问,也有很多人在讨论怎么能够让青少年健康的成长。诸多专家、学者、律师从“未成年保护”、“互联网管制”、“留守儿童关注”、“刑事入罪”等角度去分析该如何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在本网成都刑事律师看来,类似校园暴力以及青少年杀人等案件增多主要原因有两点:传统道德和规则意识的缺失,因此社会和家长应该着重从这两个方面引导和培养青少年。
  一、首先要抛弃那句“他还是个孩子”
  如今,很多家长根本分不清“关爱”和“溺爱”的界限,当把对孩子正常的“呵护、关爱”用力过度而变成“溺爱”的时候,他们所期望的“子女成龙凤”最后往往会变为“子女成巨婴”,甚至“子女成囚徒”。“溺爱”的具体危害,我想不必在此文叙述,因为一个有判断力的成年人都应该知道。本网成都刑事律师想强调的是,如何认识到自己在“溺爱”,进而去改变对子女的教育方式。
  试想,你是不是在孩子犯了错误以后经常对孩子说“没事,爸妈不怪你,因为你还是个孩子”;对自己说“算了,他还是个孩子”;对他人说“你能怎么样?他还是个孩子”。久而久之,孩子长大了,在你眼中“他还是个孩子”,在他自己眼中“我还是个孩子”。仗着自己还是个孩子,成为青少年甚至成年的他仍然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可以肆意暴力。他们不会认为自己的错误已经违背了道德的要求,甚至已经了触犯了社会、法律的规则,相反他们会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而即便是做错了也会有不在乎的态度,因为“他还是个孩子”,不必承担责任,更不用考虑后果。
  可见“他还是个孩子”就是“溺爱”的一种表现,这种“溺爱”造成的最坏影响就是青少年内心道德和规则意识的缺失。表现为,他们不会遵守、敬畏道德与规则,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言行,不加以纠正,必将酿成大错。因此,在当孩子犯了错误以后,一定不要说“你还是个孩子”,而是运用传统道德和法律规则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

  二、道德和规则意识应该是一个人对内心进行塑造的起点
  本网成都刑事律师认为,本文开篇中提到的专家、学者等提出的方法是治标不治本之方法,并不能改变一个人肆意暴力的本性。因为一个人的行为源自内心的思想,而高尚的内心素养才能引导一个人做正确的事情。就好比,如果没有打人的欲望,你会去动手打人么?试想,为什么在80年代以前,家长教育子女、老师鞭笞学生,即便是存在打骂,也不会让青少年有杀人或者自杀的冲动,何况是杀害自己的爷爷?那个时候经济虽然落后,但是人们普遍遵守传统道德和社会规则,最起码在面对子女、学生的时候仍然持着“严父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的观点。道德和规则意识已经根植于那一代青少年的内心,他们做了被传统道德不允许的事情会产生自责和内疚感,当他们接受批评教育的时候,思考更多的也是如何不会再犯错,而不是感到委屈或者愤怒。他们自然更知道如果违法犯罪,会给自己、家庭和他人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心中有这样一杆秤,最起码在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大概率不会发生前文所述的悲剧。80年代以前青少年刑事犯罪率远远低于当代就是最好的比照。
可见,树立正确的道德和规则意识应当是一个人对自己内心塑造的起点。
  三、道德和规则意识的教育和引导应当从娃娃时代抓起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已经将传统道德、社会美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文明建设逐步提上日程,并且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在如此的大背景之下,作为个人,我们应该去审视自身,完善自己的品德和法律规则意识,并培养好下一代。最有效、最简单也是能看得见的办法就是在孩子开始识文读字时,就对其进行道德教育和规则意识培养,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更要让他们知道如何才能做对,如何在做错以后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今,青少年从小就开始接触互联网,如果能正确的引导孩子在接触互联网的第一次开始就学习道德和法律有关的内容,而不是游戏、娱乐、碎片知识等无用之物,待其成为青少年或者成人以后,对道德的敬畏、对规则的遵守必然会成为其内在的品质,这种内在的品质会是其行为的准则。若如此,怎么会发生14岁的孙子杀害爷爷的人间悲剧?中小学的校园暴力怎么会如此泛滥而又难以治理?
  四、重视对法律的学习
  法律是道德和家国规则的交集: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法律也是最严格的规则,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时候,“国法家规”的教育必然要同样得到重视。
  一部合格的法律法规必然会体现其所在社会的最低的道德要求以及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最新编纂并出台的《民法典》,就是这样的一部法律法规。这部《民法典》应该成为、并且能够成为家长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有利工具。
  道德和法律是相辅相成的,当法律没有被触犯的时候,它就仅仅是放在那里,以最低的道德形式存在,引导人们做正确的事情;当法律被触犯的时候,它就是最严厉的规则,触犯者将承担最严酷的后果,留下最无奈的唏嘘。因此,作为有孩子的家长一定要重视法律规则的学习并将其传授于孩子,将担当之心、敬畏之心根植于他们小小的内心之中,这才是对青少年最好的呵护,而那句“他还是个孩子”应该在我们的文化中被删除,“国法家规”应该重新重视。
  身为一个法律人,我认为我有责任用这样的方式去呼吁大家,敬畏道德、遵守规则、学习法律。希望人人都是法治、文明的建设者和受益者,更希望青少年能够茁壮健康的成长。

四川胡云律师事务所 成都刑事律师


地理位置
首页
电话咨询
在线联系
成都地毯